为更好地扶持外向型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广州市进一步加快“大通关”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为企业抢抓订单和调结构提供较好的通关环境。
一是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企业应对危机。在“大通关”框架下,广州海关出台《关于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黄埔海关出台《促进企业发展八项措施》。广东检验检疫局出台《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工作意见》,并在2009年减免广州地区农产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1000多万元的检验检疫费负担。广州港务局出台《关于支持港航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措施》。
二是全面启动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工作。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实施差别化作业通关管理模式,对不涉证、不涉税的低风险报关单由计算机自动审核验放,作业环节得到简化,通关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经统计,广州海关86.55%的出口报关单经风险分析判定为低风险,出口货物平均当天放行率达到99.79%。黄埔海关海运现场超过65%的出口报关单、约22%的进口报关单可享受“低风险快速放行”优惠待遇,其中事后交单的出口报关单从电子申报到海关放行的平均时间可缩短至3分钟以内,进口报关单申报到放行只需要10分钟,货物在港口滞留时间明显缩短。
三是实行跨辖区、跨关区直通放行制度。检验检疫、海关大力实施通关业务模式改革先行先试,建立了在省内实行跨辖区、跨关区直通放行制度。广州检验检疫局与广州海关以同时符合广州海关出口分类通关“事后交单”和检验检疫出口免验、绿色通道或一类管理条件的企业作为试点,逐步建立检验检疫合格评定体系下的关检合作快速通关机制,开创了关检便利通关待遇直接对接的新方式。
四是进一步改善重点口岸通关环境。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单位实行每周7天工作制,海关、检验检疫接受大类项目报关和英文舱单申报、允许查询报关报检办理状态,对已办妥预检手续的入境船舶到港后即可装卸作业。广州海关、黄埔海关扩大“舱单互认”通关模式的适用码头,并开发了“舱单互认”信息系统,为南沙港区开辟更多的货源地和提高现场通关效率。今年通过舱单互认通关模式操作的集装箱达到22227标准箱,同比增加43%。南沙检验检疫局为大型家电企业建立南沙电器出口绿色通道。
五是进一步加快收结汇和出口退税工作效率。外汇管理部门制定了《异地付汇管理操作指引》方便进口企业异地付汇,制定便利措施方便来料加工企业超比例收汇登记,放宽企业办理远期收汇备案的时间限制。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进出口报关、收付汇、出口退税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国税部门大力推进出口退税审核辅助系统和网上申报退税,提高出口退税办理效率,充分发挥了出口退税支持我市外贸出口增长的积极作用。
六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通关建设的参与度。继续实施大通关监督员制度,经常性地听取企业的意见,使相关部门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口岸各部门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听取企业对“大通关”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还进一步加强了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国税等部门召开了一系列通关政策宣讲会,边检部门开展“边检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342次,通过对393家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找准并解决“大通关”建设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问题。
“大通关”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口岸业务量的发展。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64亿吨,其中外贸货物8334万吨,同比均分别增长了4.9%。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655万标准箱,其中外贸货物185.7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了1.7%、0.1%。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3705.1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409.9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0.8%、3.4%;货邮吞吐量95.5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41.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9.3%、110.4%。广州口岸出入境人员734.81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8.61万艘(架、列)。